創造之村

此刻(2017/04/02)已經忘記當時(約2011或2012年)對於此的界定了。大概是關於無窮小量這種算是奇招的發明。

從奇招這個想法出發,大概找得回當時的思路---- 同時也映證了某種無知。例如向量空間也是一種神奇的創造,然後是內積空間,後來又有度量空間、拓樸空間、賦範空間、機率空間,然後是群、交換群,環、整域、體、模、代數•••,誰會知道這堆 從天而降 的概念是怎麼給想出來的。


會有這個不解和困惑是基於教育學程給教程生的訓練----- 你們必須在章節之初傳達學習它的動機,而這種訓練早在接觸教程之前就在我心裡萌芽了。 雖然說要找動機,但我找不到,理所當然地找不到(這裡當然是指「強動機」而不是「弱動機」),因為數學系標準課程這種抽象化、結構化的玩法根本不是順著思想脈絡走的,自然不適用教程式的帶領方式(而是要先講1950年代的數學課程大改革)。

那時期,我在教育學程待著。我以為高中時就萌生的想法與教育學者不謀而合,幾經試探與確認,最後發現當年的嫩芽竟然是馬鈴薯的芽。真相就這樣被蒙蔽到2016年,我看了一本認識四、五年的書的序文,作者是北京大學的老師,裡面提到的正是1950年代的大改革,與修習高微時老師提到的內容相吻合(理所當然如此)。

我很慶幸自己因為畢業學分數算錯,而必須退去教育學程而補足通識學分。那是個整群人都沒搞清楚狀況的「共犯結構」,當然,即使如此,教育學程是不會把教育搞壞的,說法一是教育體系到現在仍然是「為資本家而生的教育體系」------ 誰都無法解釋為什麼我們要練習一堆SAS全等、那一堆奇奇怪怪又醜的三角函數恆等式,只知道學好畢業、進大學進公司,但要解釋這些現象其實不難,唯需一點社會結構/教育產業的觀察而已。說法二:教育學程替我們的教育問題提出不錯的治標的方案,這也是事實,並且異於上個世代有些進步,即使身為反對者 ,我仍願意宣稱Z > B。

回過頭來,
創造之村就是以初學者眼光看去是一種超凡姿態扶搖直上的那些學科。





###